鋼鐵產能過剩,是全球性的問題。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大國,鋼鐵產能過剩,更是重中之重。鋼鐵去產能規劃或年后發布 業內人士預測經過2016年鋼價筑底行業整頓后——鋼鐵兩年內或告別“白菜價”。
剛剛過去的周末,有媒體透露:《關于鋼鐵行業脫困指導意見》(下簡稱《指導意見》)已獲得國務院批復,或在春節后正式下發。該指導意見將與“十三五”規劃相銜接,大部分工作目標將在2016~2018年的三年時間里解決,此次鋼鐵去產能,不區分企業所有制性質。
1月22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的再壓縮粗鋼產能1億到1.5億噸的目標,將會在未來三年內完成。機構評價認為,中國在1998年后力度最大、用意最深的一場去產能行動已經正式登場。受此影響,上周五上海期貨交易所螺紋鋼主力大漲1.10%;重慶鋼鐵大漲3.54%,山東鋼鐵大漲4.27%,八一鋼鐵上漲3.24%。
《指導意見》提及的1億到1.5億噸的鋼鐵去產能目標,將通過“強制淘汰”和“引導淘汰”兩種方式解決。前者將通過《環保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以及安全生產、能源利用、技術方式等行業文件來限定。一些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政策要求的鋼鐵企業將被強制關停淘汰出局。而政策引導淘汰的,主要是已經主動退出市場,或者不符合地方發展規劃,需要搬遷改造,以及主動進行兼并重組的企業。
在此影響下,上周五的部分鋼鐵股、鋼鐵價格已經提前積極反應。上海期貨交易所螺紋鋼主力大漲1.10%;重慶鋼鐵大漲3.54%,山東鋼鐵大漲4.27%,八一鋼鐵上漲3.24%。
機構普遍認為,去產能化政策導向落實了鋼鐵行業轉型的“時間”與“產能”,鋼結構建筑行業的發展有助于縮短國內鋼鐵價格的筑底期,促進行業兼并重組,縮小企業虧損額,使得行業回暖盡快到來。在2016年鋼價筑底、行業整頓之后,鋼鐵上市公司要想徹底扭虧,應在2017年后。